close


新浪新聞公眾號

原標題:上海郊區醫聯體:一個微信群包瞭全區大部分心梗救治
在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心內科醫生龔輝的手機中,有一個微信群叫“金山心梗救治群”,群內237名成員中,有來自金山醫院的同事,也有來自金山區11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二級醫院的醫生。
群內每天都有一名值班醫生,24小時針對轄區內接診的各類心梗救治病例開展討論,隨時分析判斷患者的心電圖,最終給以明確的就診建議。
這是上海金山區域醫聯體的一個小小縮影。通過兩年多建設,區域內唯一一傢三級醫院——金山醫院牽頭建立起一張巨大的診療網,聯合區域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級醫院,通過緊密的合作交流、互動查房、培訓等形式,加強瞭基層醫療機構的診斷水平,也讓郊區人民就近看病得到瞭保障。
在上海市金山區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自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腫瘤科主任喬田奎正在與社區醫生、志願者們討論病例。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4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組織的“郊區醫聯體新氣象”系列專題采訪中獲悉,在金山區,這樣的模式不僅僅在心內科疾病領域實踐,還探索於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病、慢性腫瘤疾病等多發病、常見病領域。
目前,上海16個區都開展瞭區域醫聯體的探索,目的是為瞭給全區居民提供全程連續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同時也形成瞭以兒科、婦產科、腫瘤等專科為特色的專科醫聯體。下一步,上海將積極探索民辦醫療機構加入醫療聯合體,希望能在醫師雙向多點執業等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為病人提供多元化的醫療服務。
在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心內科醫生龔輝手機裡,有個237人組成的金山心梗救治群。
通過微信群組建區域心梗救治網絡
傢住金山衛鎮70歲老人吳金木是金山醫聯體的受益者。
2017年3月14日,因為胸痛,通過傢庭醫生朱海虹,吳金木被診斷為“心肌梗死”。朱海虹是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她隨即通過微信群聯系到瞭金山醫院心內科專傢龔輝。半小時不到,吳金木即入住瞭金山醫院。
龔輝及另一名心內科專傢潘力傑為吳金木及時實施瞭一場心臟支架手術。服用降壓藥後第六天,老人病情穩定出院。
對於心血管患者來說,心梗發生後要康復治療,也要長期服藥。出院後,吳金木隨即轉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朱海虹為其開瞭延伸處方,不需要每次去大醫院,吳金木在社區即可配到常用藥。
暢通的轉診渠道讓吳金木及其傢屬都願意留在郊區就診。
“以前我們去市區大醫院看病,要騎電動車一小時出村,轉公交到上海南站,再轉地鐵,一去就是三個小時,花一天看病很正常,現在便利多瞭。”吳金木的女婿奚先生感激地說:“心血管病等不得,去市區醫院根本來不及,他(嶽父)病情又來得很急,如果這裡沒有好的大醫院,很可能在急救途中發生意外,出院後一年來,傢庭醫生也一直幫助他控制病情。”台中北區月子中心
朱海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到大醫院的病人,並非就此脫離瞭與她的聯系,每周她都會通過微信群與龔輝交流,並會到醫院探望病人,“一方面讓我更好地掌握簽約病人的情況,一方面為下一步他在社區康復治療做好準備。”
在龔輝的手機裡,有著237名來自各級醫療機構的心內科專傢組建的“金山心梗救治群”,覆蓋瞭金山大部分區域,24小時的交流和會診,動態上傳病人心電圖,幫助區域內的心梗患者得到及時治療,不需要為“去哪兒看病或手術”發愁。
留住腫瘤病人,不用郊區市區“往返跑”台中南屯區月子中心推薦
不僅僅是心梗這一種疾病,經過兩年多的醫聯體建設,呼吸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發病、常見病,甚至是腫瘤,其背後的診療網絡佈局都在逐步完善。
金山醫院黨委書記陳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16年,醫院在腫瘤放療科的基礎上,整合外科、血液科等多學科專業團隊成立腫瘤中心,擴大腫瘤患者的收治能力。2017年醫院還引進瞭首臺PET-CT,填補上海市遠郊PET-CT配置的空白。而金山衛鎮的社區服務中心的安寧療護病房,解決瞭部分腫瘤病人出院後去哪兒康復治療的煩惱。台中中區月子中心評價
“從金山醫院出院後的病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仍然可以得到來自大醫院專傢的診療服務。”金山醫院院長沈輝告訴記者,2016年4月,醫院與金山衛鎮衛生服務中心組建“聯合病房”,以神經康復和腫瘤臨終關懷為主要診療方向,金山醫院腫瘤科主任和神經內科主任擔任聯合病房學術主任,每周三下社區進行查房指導,解答疑難病例的診療,也解決瞭康復、關懷晚期腫瘤病人“一床難求”的實際困難。
除瞭轄區內的醫療資源的整合,金山醫院還與轄區外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展緊密合作,成立“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內鏡工作站,由周平紅團隊每周定時下沉郊區;醫院還引進大批知名專傢,如特聘中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宋元林擔任化學傷害救治中心學術主任,指導和提升金山工業區創傷救治能力,還聘請上海影像研究所副所長王建華任介入中心首席專傢。
將探索民辦醫療機構加入醫聯體
近年來,上海在全市范圍內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助力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而郊區醫聯體的建設成功,使遠郊市民受益,減少瞭他們反復跑市中心大醫院看病的苦惱。
來自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上海16個區都開展瞭區域醫聯體的探索,目的是為瞭給全區居民提供全程連續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同時也形成瞭以兒科、婦產科、腫瘤等專科為特色的專科醫聯體。
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共組建40餘個醫聯體,全市所有三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參加瞭各種形式醫聯體建設,其中,參加醫聯體建設的二級醫院達到83傢,占二級醫療機構總數的79%,有效推動瞭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基層服務能力明顯改善,整體醫療服務效能得到優化。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相關人士指出,目前上海還將積極探索民辦醫療機構加入醫療聯合體,希望雙方能夠在醫師雙向多點執業、雙向轉診會診、學科建設互為補強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上海郊區醫聯體:一個微信群包瞭全區大部分心梗救治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台中西區月子中心介紹wen)

台中南區月子中心
arrow
arrow

    xnz919bx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